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的解释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出郊

唐·杨凝

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作者及朝代

杨凝,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懋功,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曾任秘书郎、单父尉、宋州司户参军等职,官终右补阙,杨凝与弟杨凌皆以文词知名,时号“二杨”,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旅途风光。

作者简介

杨凝虽不如唐代一些大诗人那样声名显赫,但其诗文在当时也颇受好评,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译文

轻烟笼罩的柳树未能完全遮住远处的楼角,春风中飘飞的花瓣不时拂过奔驰的马头,怎能等到那凄清的秋日呢?此时此景已带着斜阳余晖和秋蝉的哀鸣。

释义

首句“烟柳不遮楼角断”描绘了春天里柳树轻烟缭绕,但并未完全遮挡住远处的楼角,展现出一种朦胧而又不失清晰的美景,次句“风花时傍马头飞”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中花瓣随风飞舞,不时拂过骑马人的马头,增添了旅途的诗意与浪漫,后两句则转而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着美好时光易逝,应珍惜当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郊外的美景,通过“烟柳”、“风花”、“马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又巧妙地运用“楼角断”、“斜阳”、“蝉鸣”等意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使整首诗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人还通过“如何肯到清秋日”的设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杨凝在春日里出郊游玩时所作,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这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喜欢游历山水之间,以诗酒会友,抒发情怀,杨凝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