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奔驰久厌儿童戏,沦落偏知世俗情。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自非攀龙客,何为歆此筵?
惜哉生平意,坐耗二毛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长时间地奔波劳碌,早已厌倦了如同儿童般嬉戏的生活;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反而更加明白世俗的人情冷暖,白天短暂而夜晚漫长,为什么不拿着蜡烛去游乐呢?自己本不是攀附权贵之人,为何还要羡慕这宴席上的繁华?可惜啊,我这一生的志向,就这样白白地消耗在了这流逝的岁月里。
释义
首联“奔驰久厌儿童戏,沦落偏知世俗情”表达了诗人对奔波劳碌生活的厌倦,以及沦落后对世俗人情的深刻认识,颔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的劝勉,颈联“自非攀龙客,何为歆此筵?”表达了诗人不愿攀附权贵,对宴席上繁华的淡然态度,尾联“惜哉生平意,坐耗二毛年。”则是对自己生平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中的“奔驰”与“沦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奔波劳碌生活的厌倦和对世俗人情的认识,颔联中的反问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和及时行乐的劝勉,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攀附权贵的不屑和对生平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认可,但仕途却并不顺利,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