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敬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敬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任司门员外郎、范阳(今北京西南)节度判官等职,他的诗作以边塞诗见长,风格雄浑豪放,善于描绘边疆风光和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民族团结的深切期望。

译文

(前四句译文)

五原的春天总是来得那么迟,

到了二月,垂柳还未抽出绿丝。

而今黄河岸边冰雪初融之时,

正是长安城内花儿凋谢的日子。

(后两句为新增内容,非原诗所有,但基于题意进行创作性翻译)

如今太平盛世已无征战之象,

穷凶极恶的敌人又怎能掀起烟尘!

释义

五原:指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地处边疆。

垂杨:垂柳,此处象征春天的到来。

河畔冰开:黄河解冻,象征春天的到来。

长安:唐朝都城,今西安,代表中原内地。

太平无象今有象:意指太平盛世本无明显标志,但如今却显而易见,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穷虏何地生烟尘:穷凶极恶的敌人(如外族侵略者)在如此太平盛世之下,又怎能掀起战乱和烟尘呢?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以边疆春天的迟来与中原春天的早逝相对比,既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又隐含了对边疆安宁、中原繁华的向往,后两句“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敌人无法掀起战乱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边疆风光的赞美,又有对国家安宁的自豪和对敌人的蔑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敬忠在边疆任职期间,当时唐朝边疆相对安定,但仍有外族侵扰的威胁,诗人通过描绘边疆春天的美景和中原春天的凋零,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珍视和对中原繁华的怀念,他也以坚定的信念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敌人无法掀起战乱的自豪,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也反映了当时唐朝边疆的实际情况和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后两句“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并非原诗内容,而是基于题目要求进行的创作性添加,但这样的添加既符合原诗的主题和意境,又能够更全面地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