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东诗
唐·白居易
从今诗在巴东县,
不属灞桥风雪中。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山色入诗中。
(注:由于您提供的关键词仅包含两句,我根据诗意和风格,为白居易构想并创作了这首假想的“巴东诗”以进行解析,白居易并未写过这样标题和内容的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构想之作。)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白居易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从今以后,我的诗作将留在巴东县,
不再属于那灞桥风雪中的哀愁与离情。
三峡的江水声仿佛流淌在笔端,
六朝的山色都融入了我的诗篇之中。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巴东县创作的心境变化,他不再沉浸于过去灞桥风雪中的离愁别绪,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壮丽三峡和悠久历史的山色之中,将自然美景与历史底蕴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在巴东县创作时的豁达与超脱,首句“从今诗在巴东县”,既点明了地点,又表达了诗人对巴东的深厚情感,次句“不属灞桥风雪中”,则是对过去离愁别绪的一种告别,显示出诗人心境的转变,后两句“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山色入诗中”,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巴东的自然美景和历史底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构想中,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被贬谪或游历巴东县期间,面对三峡的壮丽景色和巴东的悠久历史,诗人内心深受触动,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豪情壮志和深厚情感的诗作,虽然这首诗并非白居易的真实作品,但它却能够反映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他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