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流年
宋·陆游
不为途穷身易老,百年回首总堪哀。
黄粱未熟惊残梦,白发频生感壮怀。
世事悠悠浑似梦,人情薄薄似轻埃。
金樽满酌休辞醉,且尽生前有限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卒于1210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不因道路艰难就轻易觉得年老体衰,回首百年人生,总是充满了哀伤与感慨,黄粱未熟便从梦中惊醒,发现白发已频生,壮志未酬心感悲凉,世间之事如同梦幻般飘渺不定,人情则像轻尘一样淡薄,不如满斟金樽,不必推辞醉意,尽情享受生前这有限的时光与美酒。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首联直抒胸臆,不因困境而轻易言老,但回首往昔,心中满是哀愁,颔联通过“黄粱梦”的典故,暗示人生短暂,梦想易碎,白发频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与悲凉,颈联将世事比作梦幻,人情比作轻埃,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虚幻与人际关系的淡薄,尾联则以饮酒消愁作结,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展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不为途穷身易老”一句,彰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百年回首总堪哀”则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颔联与颈联的比喻生动贴切,既富有哲理,又易于引发共鸣,尾联的“金樽满酌休辞醉,且尽生前有限杯”则以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享受,使全诗在哀而不伤中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此诗或作于陆游晚年,彼时他历经仕途坎坷,壮志未酬,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面对国家的动荡不安与个人的命运多舛,陆游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虽然此诗为虚构,但它却很好地反映了陆游晚年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与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