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自随芳草远,岁华无奈夕阳催。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芳草

朝代:宋代

作者:宋祁

春云薄薄天无滓,春草茸茸地不埃。

车辙自随芳草远,岁华无奈夕阳催。

东风解绿江南树,细雨能匀塞北苔。

谁谓一樽对花酒,老夫无此兴悠哉。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曾任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译文

春天的云彩轻薄无垢,春天的草地茸茸无尘埃,车轮的痕迹随着芳草的延伸而远去,岁月的流逝却无奈地被夕阳催促,东风能吹绿江南的树木,细雨能均匀洒落在塞北的苔藓上,谁说面对花酒只能独酌一杯,我这老夫却没有这样的悠闲兴致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春云、春草、车辙、夕阳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车辙自随芳草远,岁华无奈夕阳催”两句,尤为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首联“春云薄薄天无滓,春草茸茸地不埃”以春云和春草为切入点,展现了春天的纯净和生机,颔联“车辙自随芳草远,岁华无奈夕阳催”则通过车辙和夕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颈联“东风解绿江南树,细雨能匀塞北苔”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东风和细雨的神奇力量,尾联“谁谓一樽对花酒,老夫无此兴悠哉”则以反问的方式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春天游览时所作,当时,他身处美丽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他也意识到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在这种情感交织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追求,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