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隐居
宋·王安石
隐居正欲求吾志,大患元因有此身。
心迹双清长是客,去来飘忽似云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译文
隐居正是为了寻求我心中的志向,然而最大的忧患却恰恰来自于这个身体,心灵与行为都保持清白,我常常觉得自己如同一个过客,来来去去,如同流云般飘忽不定。
释义
在这首诗中,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他渴望通过隐居来实现自己的志向,但同时又意识到身体的存在成为了追求理想道路上的障碍,他追求心迹双清,即心灵与行为的纯洁,并把自己比作过客和流云,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王安石通过“隐居”这一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诗中“心迹双清长是客,去来飘忽似云流”两句,更是把诗人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隐居之后,在变法期间,王安石虽然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变法失败后,他深感失望和无奈,于是选择辞官隐居,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对人生和理想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安石在逆境中的坚韧和超脱,以及他对理想和自由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