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游园有感
唐·刘禹锡
园林绿叶一番新,桃李吹成陌上尘。
流水悠悠春自去,落花寂寂梦难寻。
空庭日暮鸟飞尽,小径风来草自薰。
回首繁华皆过眼,唯余清景在心田。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刘禹锡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尤擅乐府、歌行、绝句等体裁,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刚健明快,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园林中的绿叶又迎来了一番新生机,桃花李花被春风吹落,化作了路边轻扬的尘埃,春水悠悠流淌,春天自行离去,落花静静地躺在地上,往昔的梦境难以追寻,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飞尽,小径上微风吹过,草木自发出淡淡的香气,回首往昔的繁华景象,都如过眼云烟,唯有这清幽的景色深深留在心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园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首联“园林绿叶一番新,桃李吹成陌上尘”以绿叶新生与桃李花落对比,暗示时间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颔联“流水悠悠春自去,落花寂寂梦难寻”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流水与落花象征着无法挽留的时光与美好,颈联“空庭日暮鸟飞尽,小径风来草自薰”则通过空庭日暮、小径风来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尾联“回首繁华皆过眼,唯余清景在心田”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繁华虽逝,但内心的清景永存。
赏析
本诗以春日园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绿叶一番新”与“桃李吹成陌上尘”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流水、落花、空庭、小径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尾联的“回首繁华皆过眼,唯余清景在心田”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淡然与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历经仕途起伏,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春日游园时,眼前的景象触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歌,通过描绘园林中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敬畏与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