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何用学陶朱,少许能悭便有余。出自哪首诗?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治生

唐·白居易

治生何用学陶朱,少许能悭便有余。

珍重主人心爱惜,折枝攀条君自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经营生计哪里需要去学习陶朱公(范蠡)的致富之道,只要稍微懂得节俭吝啬,生活就能过得宽裕,主人非常珍视并爱惜这些财物,但只要你折枝攀条,自行取用,他也是乐意的。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节俭生活的看法,他认为,人们不需要去学习像陶朱公(范蠡)那样的经商致富之道,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懂得节俭和吝啬,就能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他也通过主人的态度,传达了一种慷慨与珍惜并重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白居易对于节俭生活的深刻认识,他通过对比“学陶朱”与“少许能悭”两种生活方式,强调了节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也通过主人的慷慨态度,展现了一种更为宽广的人生情怀,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寓意深刻,既体现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深知节俭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也深知在困境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节俭生活的看法,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关,白居易通过诗歌来倡导一种节俭、务实的生活方式,以应对当时社会的经济压力。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和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和思想精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