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举每嫌杯绿浅,痴顽颇怪鬓丝迟。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近现代·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豪举每嫌杯绿浅,痴顽颇怪鬓丝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现代(虽然通常不将近现代作品归入传统意义上的“古诗”,但毛泽东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其风格与传统诗词有深厚联系,故在此讨论)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

译文

漫长的黑夜难以见到光明,祖国大地上妖魔鬼怪肆意横行,五亿各族人民无法团圆。

当雄鸡唱响第一声报晓时,天下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各族人民在欢乐的乐曲声中庆祝着胜利,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在这样的豪情壮举中,我常常嫌酒杯里的酒太浅,不能尽兴;也颇感自己年岁渐长,鬓发斑白,时光匆匆,有些痴顽地责怪岁月流逝得太快。

释义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下片则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豪举每嫌杯绿浅,痴顽颇怪鬓丝迟”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赏析

这两句诗以豪放洒脱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胜利的豪情和对个人境遇的淡然。“豪举每嫌杯绿浅”一句,通过“嫌杯绿浅”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痴顽颇怪鬓丝迟”一句,则通过“痴顽”和“鬓丝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50年国庆观剧后写给柳亚子的,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毛泽东在观看了柳亚子的诗作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对未来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词也展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领袖和杰出诗人的风采和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