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节旄落尽羁臣老,髀肉生来壮士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映照石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
(节旄落尽羁臣老,髀肉生来壮士悲”两句,意为:诸葛亮的节旄落尽,他作为被贬谪的臣子已老去;而他自己也因壮志未酬,大腿上的肌肉因久不骑马征战而生长出来,这令他感到悲伤。)
释义
这两句诗深刻描绘了诸葛亮晚年的境遇和心境,节旄,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这里代指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吴抗曹的使命;羁臣,指被贬谪或在外漂泊的臣子,这里指诸葛亮晚年受刘备托孤重任,但未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最终在五丈原病逝,髀肉,大腿上的肌肉,古人认为久不骑马征战,大腿上的肌肉就会生长出来,这里表达了诸葛亮对未能实现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壮志的深深遗憾和悲伤。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甫对诸葛亮一生功绩和晚年境遇的深刻总结,通过“节旄落尽羁臣老”一句,杜甫表达了对诸葛亮晚年受刘备托孤重任,但未能完成统一中原大业的同情和惋惜;而“髀肉生来壮士悲”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内心深处的壮志未酬之悲,这两句诗不仅情感深沉,而且用词精炼,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诸葛亮晚年的凄凉和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成都武侯祠时所作,当时,杜甫正值中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在游览武侯祠时,他看到了诸葛亮祠堂的荒凉景象,不禁想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晚年境遇,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蜀相》,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寄托了杜甫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