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金羁良自苦,北邙麟冢半无名。的解释

风云16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洛中送韩七、裴三、复先赴举

唐·孟郊

洛下逢谪仙,相邀濯清泉。

不挹浮名杯,且舒闲寂弦。

清风自相引,绿水遥相牵。

南陌金羁良自苦,北邙麟冢半无名。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泠泠。

作者及朝代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羁旅漂泊,屡试不第,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曾任溧阳尉,孟郊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擅长五言古诗,以苦吟著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作者简介

孟郊一生坎坷,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穷愁不遇的情感,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孟郊的诗风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是唐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译文

在洛阳城下遇到了你们这两位谪仙般的人物,我们相约一起去清泉中洗涤尘世的烦恼,我们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名利,只愿在这悠闲的时光中弹奏起心中的琴弦,清风自动吹拂,绿水远远牵引,仿佛是大自然在为我们指引方向,南陌上那些被金羁束缚的骏马,它们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也在自寻苦恼;而北邙山上的那些麒麟冢,其中有一半都已无名无姓,被世人遗忘,在这穷途末路之时,我们唯有泪水相伴,望着前方,心中一片孤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相约清泉洗涤心灵、不慕名利、追求自然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南陌金羁与北邙麟冢的对比,更是深刻揭示了富贵与无名、显赫与遗忘之间的强烈反差,引人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相约清泉的场景,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南陌金羁与北邙麟冢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引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郊在洛阳送别友人韩七、裴三、复先赴举时所作,当时,孟郊自己也曾经历过多次科举不第的挫折,对科举制度和世俗名利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在送别友人的时刻,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孟郊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