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我风中断蓬耳,夕阳空复一伤神。的释义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况我风中断蓬耳,夕阳空复一伤神。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丰富,常用象征、比兴等手法,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未能得到重用,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个人的苦闷和追求,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人生在世哪里能不经历离别呢?在这战乱纷扰的世道,我们暂时分别真是让人惋惜。

雪岭那边尚未归来的使者,松州还驻扎着朝廷的军队。

座中醉客挽留清醒的客人,江上的晴云和雨云交织在一起。

更何况我这如同风中飘摇的断蓬一般的人,面对夕阳只能独自伤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战乱、自然景象以及个人的漂泊无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无奈,诗中“况我风中断蓬耳,夕阳空复一伤神”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细腻,首联点明离别之主题,颔联通过雪岭未归的使者和松州驻军,暗示了战乱的现实,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颈联通过醉客与醒客、晴云与雨云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人生的复杂多变,尾联则以“况我风中断蓬耳,夕阳空复一伤神”作结,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推向高潮,使全诗情感达到了顶点。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兴等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和迷茫,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在诗中,诗人以“风中断蓬”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漂泊无依、孤独无助的境遇,使全诗充满了深沉的忧伤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