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杜荀鹤
离离远树傍烟津,又见清秋一岁新。
微雨夜来过客尽,孤灯明灭照寒人。
凉风瑟瑟吹黄叶,明月皎皎照孤身。
回首天涯芳草路,几番思量泪沾巾。
(注:“离离远树傍烟津,又见清秋一岁新”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荀鹤的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杜荀鹤的风格和常见题材,创作了这首《秋日感怀》,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杜荀鹤,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未得显达,但诗才横溢,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远处的树木在烟雾缭绕的渡口旁显得迷离,又一次迎来了清新凉爽的秋天,岁月又添新岁,微雨绵绵的夜晚,客人都已离去,只剩下孤独的灯光在寒风中忽明忽灭,映照着我孤寂的身影,凉风阵阵吹落黄叶,皎洁的明月照亮了我孤单的身躯,回首望向那遥远的天涯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哀愁,几次思量都不禁泪湿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时分,面对自然景象所引发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远树、烟津、清秋、微雨、孤灯、凉风、明月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进而引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联“离离远树傍烟津,又见清秋一岁新”以远树和烟津为背景,点明时节,同时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颔联和颈联通过微雨、孤灯、凉风、明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使诗人的情感得以深化,尾联“回首天涯芳草路,几番思量泪沾巾”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虽为虚构,但可设想其创作背景为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杜荀鹤身处异乡,面对秋日的凄清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远方的亲人和故乡的温暖,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哀愁,他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秋日感怀》,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