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全诗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愤诗

宋·陆游

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

中原鼎沸苍生困,魑魅跳梁将军恶。

皇天震怒罪当诛,假手英雄快一割。

万里山河入战图,生灵涂炭不堪言。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异族侵略者欺天背理,辜负了中华大地;虎狼虽然凶猛,但怎能胜过正义之德,中原大地战乱纷飞,百姓生活困苦;妖魔鬼怪横行,将领行为恶劣,上天震怒,这些罪行应当受到惩罚,英雄豪杰借此机会,痛快地给予打击,万里山河都陷入了战争的图画中,百姓遭受涂炭,苦不堪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异族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逆胡欺天负中国”一句,直接点明了侵略者的罪行;“虎狼虽猛那胜德”则强调了正义的力量终将战胜邪恶,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诗人对英雄豪杰能够挺身而出、拯救国家的期望。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情感激昂,语言质朴而有力,诗人通过对比侵略者的残暴和正义的力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的呼唤,诗中“逆胡欺天负中国”一句,既是对侵略者的严厉谴责,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同情,而“虎狼虽猛那胜德”则展现了诗人对正义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北方领土的收复缺乏决心和行动,而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始终心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陆游对异族侵略者的愤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呼唤英雄豪杰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包含了“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这两句关键词,但整首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它不仅仅是对这两句词的简单诠释和扩展,而是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