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含关键词句)
宋·陆游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
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乱插傍。
(注:虽然“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并非直接出自《游山西村》,但它是陆游诗作中的名句,常与其田园、乡村生活题材的诗篇相联系,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与风格相近的《村行》一同提及,并假设其为《村行》中的一句,实际该句可能散见于陆游的其他作品中。)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以“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为核心构建情境)
傍晚时分,我(放翁,即陆游)带着小仆人奚奴,他背着装满诗稿的锦囊,我们一同归家,路上行人稀少,但每当有人经过,见到我这副似乎有些癫狂的模样——手持花枝,谈笑风生,都忍不住驻足观看,议论纷纷,孩子们更是围上来,笑着说先生您又喝醉了,还抢着把刚摘下的黄花胡乱插在我的身旁。
释义
此句描绘了陆游晚年归隐田园,与自然为伴,以诗酒为乐的生活状态,奚奴负锦囊,象征着诗人随时记录灵感,热爱创作的生活态度;路人争看放翁狂,则反映了陆游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性格,以及他在民间的影响力。
赏析
这句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陆游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奚奴背锦囊的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也透露出一种文人墨客特有的浪漫情怀,而“路人争看放翁狂”则通过路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陆游性格中的洒脱与不羁,以及他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整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是陆游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早年曾积极主张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他退隐山阴,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田园生活,这段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多描写田园风光、乡村生活以及个人情感,风格上更加倾向于清新自然、淡泊名利。“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这样的诗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陆游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