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行
宋·刘克庄
雾树溟濛叫乱鸦,
春山逶迤似蛇蚓。
陵边人家丛竹里,
灯火喧呼迎妇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理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但他学识渊博,文名远播,诗词作品数量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文学成就和地位在南宋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雾气弥漫的树林中,乌鸦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片朦胧;春天的山峦蜿蜒曲折,宛如一条长长的蛇蚓,在那陵墓旁边的人家,隐藏在丛丛竹林之中,此时灯火通明,人声喧哗,原来是村民们正在热情地迎接归家的妇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时分的一幅温馨画面,前两句通过“雾树”、“乱鸦”和“春山”、“蛇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通过“陵边人家”、“丛竹里”、“灯火喧呼”等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热闹,尤其是“迎妇归”的场景,更是充满了人情味和家的温暖。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前两句的荒凉与后两句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雾树”、“乱鸦”等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乡村的宁静与神秘;而“灯火喧呼”则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活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陵边”、“丛竹”等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古朴与自然的韵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被贬谪或游历乡村期间,面对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坎坷,诗人或许在乡村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他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温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