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悯农
宋·陆游
鸡豚下箸不可常,况复妄想太官羊。
野老固穷犹不死,痴人作富欲何乡。
高秋禾黍登场后,纵饮何妨夜未央。
莫笑田家箪食薄,丰年留客足鸡豚。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作的一个示例,实际历史上陆游可能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诗句,但风格与意境贴近陆游的悯农情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餐桌上的鸡肉和猪肉不能常吃,更何况还妄想着皇宫里的美味羊肉呢,乡间的老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坚韧地活着,而那些痴心妄想追求富贵的人又想去往何方呢?秋天稻谷和高粱收获之后,纵情畅饮又何妨直到夜深未央,不要笑话农家饭菜简单,在丰收的年份里,招待客人也足以有鸡肉和猪肉。
释义
诗中通过对比农家生活的简朴与对富贵生活的妄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展现了诗人对农家淳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丰收喜悦的分享。
赏析
这首诗以“鸡豚下箸不可常,况复妄想太官羊”开篇,直接点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野老固穷犹不死,痴人作富欲何乡”两句,通过对比“野老”(即农民)的坚韧与“痴人”(即追求富贵的人)的盲目,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农民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丰收后的喜悦和农家待客的热情,展现了诗人对农家淳朴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农民生活困苦,诗人深知农民的艰辛,多次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农家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