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剩喜簪裾集,楼上时闻鼓角酣。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宴集楼台

唐·杜牧

堂中剩喜簪裾集,楼上时闻鼓角酣。

绮席珍羞春满座,华堂歌舞夜初阑。

风清月白偏宜酒,柳绿花红正满园。

此际相欢谁不醉,何须更问酒中仙。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

译文

堂中高兴地聚集着众多戴着簪子、穿着衣裳的宾客,楼上不时传来激昂的鼓角之声,华丽的宴席上摆满了珍馐美味,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座席;华美的厅堂里歌舞升平,直到夜深才渐渐停歇,清风明月之下饮酒最为适宜,此时园中柳绿花红,春意正浓,在这样的时刻相聚欢饮,谁又能不醉呢?哪里还需要再去寻找酒中的仙人呢?

释义

堂中剩喜簪裾集:堂中宾客满座,大家都很高兴能够聚在一起,戴着簪子、穿着衣裳的宾客们显得格外喜庆。

楼上时闻鼓角酣:楼上不时传来激昂的鼓角之声,为宴会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加的一场宴会盛况,首联“堂中剩喜簪裾集,楼上时闻鼓角酣”直接点出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通过“簪裾集”和“鼓角酣”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宾客的欢聚和宴会的热烈氛围,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奢华和欢乐,从珍馐美味到歌舞升平,再到清风明月和柳绿花红,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尾联“此际相欢谁不醉,何须更问酒中仙”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宴会欢乐气氛的赞美和对饮酒作乐的陶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较为顺畅、心情较为愉悦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杜牧在某些时期仍然能够享受到相对安定的生活,并有机会参加各种宴会和聚会,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宴会上,被宴会的热闹和喜庆气氛所感染,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他在宴会中的愉悦心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