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日偶逢春盎盎,野人不惯屋潭潭。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韦应物

霁日偶逢春盎盎,野人不惯屋潭潭。

花间醉卧双红袖,柳外呼归一白鹇。

云气半开新雨霁,山光初照晓烟寒。

幽居不用名绳检,水竹松风得尽欢。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韦应物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雨后天晴,偶然遇到春意盎然的日子,山野之人却不习惯那深宅大院的高深莫测,在花丛间醉卧,身边有两位美人相伴,柳林外呼唤着归来的白鹇,新雨过后,云气半开,山光初照,早晨的烟雾还带着寒意,在这幽静的居所里,无需世俗的约束,只需享受水竹松风带来的欢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天晴时在山居中的悠闲生活,首联写雨后天晴,春意盎然,但诗人作为山野之人,却对深宅大院的高深莫测感到不习惯,颔联写诗人在花丛间醉卧,身边有美人相伴,柳林外还有白鹇相伴,生活惬意,颈联写新雨过后,云气半开,山光初照,早晨的烟雾还带着寒意,景色宜人,尾联写诗人在这幽静的居所里,无需世俗的约束,只需享受自然带来的欢乐。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雨后天晴时在山居中的悠闲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霁日偶逢春盎盎,野人不惯屋潭潭”一句,既写出了雨后天晴、春意盎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深宅大院的不习惯,突出了山野之人的质朴和纯真,诗中还通过描绘花丛醉卧、柳外呼归等场景,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惬意和自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山居期间所作,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辞官归隐,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在这首诗中,韦应物通过描绘雨后天晴时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和对山野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韦应物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自然美的深情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