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青草渡头
唐·韦庄
青草渡头波接天,山翁吟啸自悠然。
去来飘忽似云流,水国渔乡得几年。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青草覆盖的渡口边,波浪翻滚仿佛与天边相接,山中的老翁吟咏长啸,自在悠然,他来去飘忽如同流云,在这水乡渔村度过了多少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乡村画面,青草渡头,波光粼粼,与天边相接,展现出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美,山翁则在这美景中吟咏长啸,表现出他的自在与悠然,他的生活状态如同流云一般自由,不受世俗束缚,在这水乡渔村中安然度日。
赏析
这首诗以青草渡头和山翁的形象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青草渡头波接天”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自然景色,为全诗奠定了宁静悠远的基调,次句“山翁吟啸自悠然”则通过山翁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后两句“去来飘忽似云流,水国渔乡得几年”进一步强调了山翁生活的自由与自在,以及他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和享受。
韦庄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闲适生活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宁静闲适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和乡村生活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描绘青草渡头和山翁的形象,韦庄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和闲适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