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短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人生久矣无百年,六十七十已为寿。
况复桑榆渐零落,前身应属东流水。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白居易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诗句,但风格与意境接近其晚年作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心系百姓,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年的,能活到六七十岁就已经算是长寿了,更何况现在已经是晚年,如同夕阳下的桑榆树般渐渐凋零,我的前身或许早已随着东流的水逝去,今天有酒今天就喝醉,明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说,世间的诸多事情难以预料,满腔的春愁让我独自难以入眠。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首句“人生久矣无百年,六十七十已为寿”直接点出人生的短暂与长寿的相对性;次句“况复桑榆渐零落,前身应属东流水”用桑榆比喻晚年,东流水比喻生命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人生的无常感;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即今朝有酒今朝醉,不为明日之事所累,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难料的无奈与春愁黯黯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长寿与短命、青春与衰老,以及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与无奈,展现了其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中“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句,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超脱与洒脱。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身体也逐渐衰弱,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他或许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以及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