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出自哪首诗?

小编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蜀客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武定军期犹未决,南徐春草又萋迷。

重来应笑今成误,且尽樽前有限杯。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归期未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我已偿还了淮上老僧的宿愿,他离去;蜀地的使者带回了你新写的诗篇。

武定的战事还未有定论,南徐的春草又已长得萋萋迷迷。

如果重来此地,你应会笑我如今已成误期,不如暂且饮尽这樽前的有限杯酒。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与愁绪,首联写友人询问归期,而自己却无法确定,暗示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颔联通过“碑偿宿诺”和“卷录新诗”两个具体事件,展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颈联则转向对时局的忧虑,武定的战事未决,南徐的春草又已萋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尾联则以自嘲和饮酒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事件,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联的“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既写出了友人的关切,又暗示了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基调,颔联的“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两句,通过具体的事件,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颈联则转向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尾联则以自嘲和饮酒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又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生活漂泊不定,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国家大事也让他忧心忡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事件,也展现了诗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