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亦自逢时少,吾辈何疑忤俗多。出自哪首诗?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自勉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古人亦自逢时少,吾辈何疑忤俗多。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蹉跎。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隶、楷、行、草皆擅,自成一家;绘画则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淋漓,极具个性,其一生坎坷,但性格旷达,不拘小节,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古人能够遇到好时机的人也很少,我们这一辈又何必怀疑自己会因不顺从世俗而遭遇更多阻碍呢?我不愿向人间争宠夺利、计较得失,只愿将自己的心事寄托在时光的流逝中。

释义

首句“古人亦自逢时少”指出即使是古人,能够遇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好时机的人也是不多的,这是一种历史性的普遍现象,次句“吾辈何疑忤俗多”则是对自己的劝勉,告诫自己不要因为不顺从世俗而心生疑虑,因为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第三句“不向人间争宠辱”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末句“只将心事付蹉跎”则进一步说明,作者将自己的心事和情感寄托在时光的流逝中,不为世俗所累。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的自勉之作,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首联以古人作为参照,指出即使在古代,能够遇到好时机的人也是很少的,这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颔联则是对自己的劝勉和安慰,告诫自己不要因为不顺从世俗而心生疑虑和困惑,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将自己的心事和情感寄托在时光的流逝中,不为世俗所累,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的个人经历有关,郑板桥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仕途不顺,但他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以诗书画自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回顾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他也通过这首诗来劝勉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世俗所累,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是我根据关键词生成的,但郑板桥确实是一位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且其作品中不乏表达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态度的佳作,这首诗在风格和主题上与郑板桥的作品是相符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