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有约频回首,末路无归易断魂。的释义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故山归梦

唐·韦庄

故山有约频回首,末路无归易断魂。

月照孤村烟树远,风吹落叶雨声喧。

寒灯独对愁肠结,浊酒难消泪眼昏。

梦里依稀归未得,空余惆怅满乾坤。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虽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但本诗并不在其真实作品之列。)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五代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词作则以婉约细腻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时常回首望向故乡的山川,心中有着归去的约定;然而末路艰难,无处可归,让人不禁悲从中来,魂魄欲断,月光照耀着孤独的村庄,远处的烟树朦胧一片;风吹落叶,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更添几分凄凉,独自面对寒灯,愁绪如结,难以解开;浊酒入喉,却难以消解眼中的泪水与心中的苦闷,梦中依稀回到了故乡,却始终无法真正归来,只留下满腔的惆怅,弥漫在天地之间。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与悲哀,首联“故山有约频回首,末路无归易断魂”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绝望,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孤独村庄、烟树远望、风吹落叶、雨声喧嚣等自然景象,以及寒灯独对、浊酒难消等生活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尾联“梦里依稀归未得,空余惆怅满乾坤”则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和无法实现的遗憾。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诗人以“故山有约”为引子,勾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无限遐想;而“末路无归”则揭示了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未卜的悲惨境遇,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抒发相得益彰,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虚构)本诗创作于韦庄晚年,当时他身处五代前蜀,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局,使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更加深厚,同时也对个人的命运充满了无奈与悲哀,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故山归梦》,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遗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