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气峭深摧草木,风声浩荡卷郊原。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冬日郊行

唐·韦庄

霜气峭深摧草木,风声浩荡卷郊原。

天边野烧苍烟起,树杪孤鸿暮雨昏。

客路迢迢何处是,人家历历几时还。

前程漫漫愁无已,且尽樽前酒一樽。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作多描写战乱流离之苦,情感深沉,风格清丽,韦庄在词坛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霜冻的寒气深重,摧残着草木;浩荡的风声席卷着郊外的原野,天边野火燃起,苍烟腾起;树梢上孤独的鸿雁在暮雨中显得昏暗不明,客居他乡的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眼前的人家清晰可数,却不知何时能归家,前方的路程漫长而愁苦无尽,暂且饮尽这樽前的美酒一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郊外的凄清景象,通过“霜气峭深摧草木,风声浩荡卷郊原”两句,生动展现了冬季自然界的严酷与荒凉,后文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归期的迷茫与无奈。

赏析

首联“霜气峭深摧草木,风声浩荡卷郊原”以自然景象开篇,霜气与风声交织,营造出一种肃杀而宏大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颔联“天边野烧苍烟起,树杪孤鸿暮雨昏”通过野火、苍烟、孤鸿、暮雨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孤寂与凄清,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颈联“客路迢迢何处是,人家历历几时还”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归期无望的无奈,尾联“前程漫漫愁无已,且尽樽前酒一樽”则以饮酒消愁作结,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自我慰藉。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自身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在诗人客居他乡、面对严冬景象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冬日的荒凉景象与自身的孤独处境,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归期的迷茫与无奈,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压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