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茅屋寄沧浪,鸟出樊笼马脱缰。全诗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村夕照

宋·陆游

三间茅屋寄沧浪,鸟出樊笼马脱缰。

长笛一声人倚槛,斜阳数点树低墙。

青山绿水从人爱,野鹤孤云与我忘。

若得年年禾黍熟,一竿闲坐水云乡。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三间简陋的茅屋坐落在沧浪水边,鸟儿飞出樊笼,马儿挣脱了缰绳自由奔跑,长笛声声响起,有人斜倚着栏杆远眺,夕阳余晖洒落在低矮的树墙之上,几点光影斑驳,青山绿水任人欣赏喜爱,野鹤孤云与我心灵相通,忘却尘世烦恼,如果能年年五谷丰登,我便愿意手持钓竿,悠闲地坐在水云之乡。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通过“三间茅屋”、“鸟出樊笼马脱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长笛、斜阳、青山绿水、野鹤孤云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画卷,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

赏析

陆游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渔村夕照图,首联“三间茅屋寄沧浪”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淡泊宁静的基调;“鸟出樊笼马脱缰”则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颔联通过“长笛一声”与“斜阳数点”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颈联“青山绿水从人爱,野鹤孤云与我忘”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尾联“若得年年禾黍熟,一竿闲坐水云乡”则是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具体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高洁情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他退居家乡山阴,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渔村夕照的宁静美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