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风烟争晚渡,县前灯火卖新醅。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宋·秦观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溪上风烟争晚渡,县前灯火卖新醅,谁看孤舟弄长吟。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兼工词曲,文辞高妙,精通音律,为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作者简介

秦观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才情出众,早年因父丧而游历四方,后得苏轼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风清新婉丽,情感细腻,善于描绘景物与抒发内心情感,是宋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更是贫困交加,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病逝于藤州,享年五十二岁。

译文

山寺背对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朦胧而遥远,鸟儿也飞不到半山腰就已暮色苍茫,山寺中传来孤零零的钟声,仿佛能定住飘动的行云,溪水上风烟弥漫,人们争着渡过晚归的渡口;县城前灯火明亮,酒肆里正忙着出售新酿的美酒,又有谁来理会那孤舟上独自吟咏的人呢?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寺、溪流、渡口、县城等自然与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上片写山寺的幽静与孤磬的悠扬,下片则转向溪上的风烟与县城的灯火,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山寺、溪流、渡口、灯火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上片“山寺微茫背夕曛”一句,既写出了山寺的幽静与朦胧,又暗示了词人的孤独与迷茫;“鸟飞不到半山昏”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下片“溪上风烟争晚渡”一句,以风烟弥漫、人们争渡的热闹场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县前灯火卖新醅”则通过县城灯火的明亮与酒肆的热闹,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谁看孤舟弄长吟”一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秦观被贬谪期间,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更是贫困交加,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描绘傍晚时分山寺、溪流、渡口、县城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孤独与无奈,既源于词人个人的遭遇与处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这首词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