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
亭长闻名不识面,岂知明府是何人。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特此加入作为解析的一部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过着僧侣生活,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锤炼词句,追求奇险的意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荒草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敲着门,走过桥去,眼前仿佛分出了野外的景色,搬动石头,云根也随之而动,我暂且离去,但不久还会回来,我们约定好的日期我不会失约。
(附加句)
亭长虽然听说过我的名字,但却不认识我的真面目,他又怎么知道我这个明府(指地方官员)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附加句则以一种自嘲的口吻,反映了诗人虽有名气,但在世俗眼中仍可能不为人知的境遇。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炼的语言著称,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尤为著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禅意,而附加句则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口吻,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造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当时,贾岛正处于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境地,对隐逸生活充满了向往,在造访李凝的过程中,他被这里的幽静环境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友情的珍视,而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面对世俗眼光时的一种自我调侃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