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号万物作涛声,云截千峰似几平。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风号万物作涛声,云截千峰似几平。

野旷人稀行路苦,夕阳回首见孤城。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风吹万物发出如波涛般的声响,云层横断千座山峰,仿佛将它们削平了一般,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倍感艰辛,夕阳西下,回头望去,只见一座孤城矗立在地平线上。

释义

风号万物作涛声:形容风势强劲,吹动万物发出阵阵声响,如同海浪拍岸的涛声。

云截千峰似几平:描绘云层低垂,仿佛将连绵不绝的山峰截断,使山峰顶端看起来如同被削平一般平整。

野旷人稀行路苦:描述原野广阔而人烟稀少,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倍感孤独与艰辛。

夕阳回首见孤城:夕阳西下时,回首望去,只见一座孤城静静地矗立在地平线上,增添了旅途的苍凉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风、云、山、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首句“风号万物作涛声”以动衬静,突出了风的强劲与自然的壮阔;次句“云截千峰似几平”则以云的低垂与山的挺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两句则通过“野旷人稀行路苦”与“夕阳回首见孤城”的描绘,将诗人的孤独与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多与山林、寺庙为伴,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山行途中,面对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孤寂的旅途心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之美与内心宁静的审美情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