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开剩欲邀明月,愁落先教扫绿苔。出自哪首诗?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对月寓怀

唐·曹松

清光凝露拂烟埃,

古寺幽林有月来。

喜开剩欲邀明月,

愁落先教扫绿苔。

叶下鸟声临水去,

花间蝶影向风回。

今宵何处无人醉,

酒满金樽待客开。

作者及朝代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州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余,特授校书郎而卒,曹松工诗,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晚唐,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情调悲凉,诗中常流露出一种孤愤之气,著有《曹梦徵集》三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

作者简介

曹松一生坎坷,早年避乱,中年漂泊,晚年虽得进士之名,但已年迈体衰,未能施展才华,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唐代晚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清澈的月光如同凝露般拂去尘埃,古老的寺庙和幽深的树林迎来了月亮的到来,高兴时我恨不得邀请明月共赏,忧愁时我却先让人扫去绿苔上的落叶,树叶下的鸟鸣声随着水流远去,花间蝴蝶的影子随风而回,今晚哪里会有人不醉呢?金樽美酒已经斟满,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古寺幽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情感的细腻感受,首联写月光拂去尘埃,古寺迎来明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颔联通过“喜开剩欲邀明月,愁落先教扫绿苔”两句,将诗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颈联写鸟声和蝶影,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美,尾联则通过“今宵何处无人醉,酒满金樽待客开”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颔联“喜开剩欲邀明月,愁落先教扫绿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之情,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颈联的鸟声和蝶影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尾联则以酒为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曹松晚年时期,当时他虽已年迈体衰,但内心依然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曹松漫步于古寺幽林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对月寓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也可以体会到他晚年时期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