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诗名称:《杂诗十二首·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余木,倏忽寒将除。
踌躇秣陵下,悼彼在昔居。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鸟啼衡门,感物伤我怀。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闭门坚坐愈生愁,未死且复秉烛游。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关起门来独自坐着,心中的愁绪愈发浓烈,既然还未到死的时候,那就暂且趁着夜色,手持烛火去游玩吧。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闭门独处时内心的愁苦与无奈,以及对生命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深刻感悟,闭门坚坐,意味着诗人处于孤独、沉思的状态,而愈生愁则揭示了这种状态下内心的苦闷,未死且复秉烛游,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及时行乐生活态度的追求。
赏析
这两句诗是陶渊明诗歌中典型的抒情之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生命的深刻思考,闭门坚坐与未死秉烛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孤独、苦闷的象征,后者则是对生命活力的张扬,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直接抒发出来,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在这首《杂诗十二首·其一》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闭门坚坐愈生愁,未死且复秉烛游这两句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积极态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