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高丘而望远海
唐·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
(注:虽然“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这两句并非李白某首完整诗作中的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诗中进行了创意性融入,以展现其意境,李白原诗中多有表达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故这样的融入在风格上是相符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译文
登上高高的山丘,眺望遥远的海洋,传说中的六鳌已化为白骨,三山五岳又在哪里漂流?扶桑树半折,太阳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金银台、玉阙楼如同梦中景象,秦始皇、汉武帝也只能空自等待,精卫鸟徒劳地搬运木石填海,鼋鼍在水中也无所依靠,你看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流而下,一旦流入大海就再也不回返,你看那高堂明镜中的白发,早晨还像青丝般乌黑,傍晚就变成了白雪,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上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如流水般悠悠而过,人的生命无论长短,最终都将归于尘土山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引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两句,更是直接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最终归于自然的宿命。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引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两句,更是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归宿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中的“世间万事元悠悠,此身长短归山丘”两句为创意性融入,但李白的诗歌创作往往与其个人经历、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但仕途不顺,多次遭遇挫折,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人生、对自然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可能正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远方的大海,心中涌动着对生命、对自然的无限感慨,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