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愁曲
唐·温庭筠
醉狂戏作春愁曲,素屏纨扇传千家。
酒浓春入梦魂销,窗破月寻人迹赊。
灯影摇红波不定,珠帘垂碧柳斜斜。
玉钩初挂小眉弯,一寸春心逐折花。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出生于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的诗风秾艳精巧,词则更以婉约绮丽著称,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幕僚,生活漂泊不定。
译文
醉意朦胧中我戏作这首春愁之曲,那绘有素雅景致的屏风与精致的纨扇,已随着这曲调传遍了千家万户,酒香浓烈,春意深深侵入梦境,令人心魂俱醉;窗棂破损,月光悄悄探寻着人迹罕至之处,灯影摇曳,映照着水面波光粼粼,珠帘低垂,映衬着柳枝斜斜垂下,新月如钩,初挂天边,宛如女子弯弯的细眉,而我心中的那一寸春愁,却随着落花一同飘散。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醉酒之人在春夜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春愁与孤寂,诗中“醉狂戏作”四字,点明了诗人是在醉意中即兴创作,而“春愁曲”则直接揭示了诗歌的主题,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一系列细腻生动的意象,如“素屏纨扇”、“酒浓春入”、“窗破月寻”、“灯影摇红”等,营造出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春夜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赏析
温庭筠的《春愁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素屏纨扇”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酒浓春入”则暗喻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夜的景致与内心的愁绪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朦胧又清晰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春愁与孤寂,诗中的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春愁曲》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结合温庭筠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生活漂泊的时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春愁曲》,温庭筠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