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若遣采诗官,尚可为公图不朽。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唐·杜甫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朝退无余事,闲吟偶得诗。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羁?

贾谊青年才俊露,云台应议立功勋。

圣朝若遣采诗官,尚可为公图不朽。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民性,杜甫的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其是律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风格沉郁顿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早朝结束后,香烟缭绕,衣袖间都沾满了香气;挥毫作诗,诗句如同珠玉般璀璨,要知道世代掌管朝廷诏命的官员是多么美好,如今朝廷中还有像贾至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才,退朝后没有其他事情,闲来吟诗偶然得到佳作,白鸥在浩荡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谁能束缚住它们万里翱翔的翅膀?贾谊年轻时就才华横溢,云台之上应该议论他立功封爵的事情,如果圣明的朝廷派遣采诗官来收集诗歌,那么还可以为贾至留下不朽的诗篇。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对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早朝的场景和贾至的才华,表达了对贾至的钦佩之情,也寄托了杜甫对圣朝能够重视文学、重用人才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自然,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早朝的场景和贾至的才华,为全诗奠定了赞美和钦佩的基调,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杜甫对贾至的赞美和对圣朝的期望,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风格沉郁顿挫,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朝中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但杜甫仍然对朝廷抱有期望,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文学、重用人才,贾至作为当时朝廷的重要官员之一,才华横溢,深受杜甫的钦佩,杜甫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贾至的才华和对圣朝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