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乡老
唐·白居易
家受一廛修本业,乡推三老主齐盟。
年高有德人皆仰,岁久无官心自清。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是处可闲行。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家中分得一块田地以维持生计,在乡里被推举为德高望重的三老来主持盟誓。
年岁已高且品德高尚,人们都对他敬仰有加;长久以来没有官职缠身,内心自然清净无欲。
虽然满头白发却未能归隐田园,但青山绿水间处处都可悠闲漫步。
村里的儿童不习惯见到车马,纷纷跑进芦花深处嬉戏鸣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首联“家受一廛修本业,乡推三老主齐盟”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地位,他分得一块田地以维持生计,同时在乡里享有德高望重的地位,被推举为主持盟誓的三老,颔联“年高有德人皆仰,岁久无官心自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品德和心境,他年岁已高且品德高尚,受到人们的敬仰;长久以来没有官职的羁绊,内心自然清净无欲,颈联和尾联则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生活和乡村的宁静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名利和仕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晚年时期,白居易更加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希望通过归隐田园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