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老鸡拥肿不良行,将旦犹能效一鸣”,我推断您所指的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鸡》,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和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鸡
宋·梅尧臣
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
老鸡拥肿不良行,将旦犹能效一鸣。
矜红掩素似争巧,啄粟驱雏时斗雄。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叔父荫补河南主簿,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都官”,少即好学,善工于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浮华,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对宋诗发展颇有影响,开宋诗一代风气,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传世。
译文
在寒食节这天的东郊道路上,人们用草笼斗鸡,鸡冠在阳光下闪耀,芥羽在风中飘扬,老母鸡虽然身体臃肿行动不便,但在黎明时分仍然能发出响亮的鸣叫,公鸡们则骄傲地展示着它们的红冠白羽,似乎在争奇斗艳,同时它们还啄食粟粒,驱赶小鸡,展现出雄性的争斗精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斗鸡的场景,展现了鸡的多样性和生命力,老母鸡虽然年迈体衰,但仍能发出鸣叫,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而公鸡则展现出雄壮和争斗的精神,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斗鸡的热闹场景,通过对比老母鸡和公鸡的不同表现,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顽强精神,诗人通过对鸡的细致观察,捕捉到了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并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也借鸡喻人,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勇气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梅尧臣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勇气的向往和赞美,他也可能借鸡喻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梅尧臣的《鸡》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勇气的诗歌,通过对鸡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