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田园
唐·韦庄
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雪堆。
鸠鸣呼妇归何处,村舍雨余炊黍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以描写战乱流离和民生疾苦见长,词作则多写闺情离思,情感细腻,风格清丽,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蜀王昔日的园林里,犁田已遍,但田间还散落着如同千堆白雪般的残雪,斑鸠鸣叫,呼唤着伴侣归向何方?雨后的村庄里,家家户户正忙着炊烟袅袅,准备煮食新熟的黍米。
释义
蜀王故苑:指古代蜀国的王宫园林,此处泛指四川一带的贵族园林。
犁已遍:表示农田已全部犁过,准备播种。
千雪堆:形容田间残留的雪花或白色农作物(如未融化的残雪),此处借喻为春天的白色花朵或未化的残雪,增添了田园景色的诗意。
鸠鸣呼妇:斑鸠的叫声,传统上被视为求偶或呼唤伴侣的信号。
村舍雨余:雨后的村庄,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
炊黍炊:煮黍米,象征着农家生活的日常与温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田园的宁静与生机,通过“蜀王故苑犁已遍”与“散落尚有千雪堆”的对比,展现了从冬到春的季节转换,以及农田复苏的景象,诗中“鸠鸣呼妇”与“村舍雨余炊黍炊”两句,则进一步增添了田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韦庄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战乱流离,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相对安定的一段时期,或是在游历四川时,目睹了春日田园的宁静与生机,触发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从而创作而成,通过描绘蜀地田园的美丽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温馨,韦庄在诗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