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魏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星粲可瞻。
邻里相送至,童仆欢来迎。
道旁苦李熟,采掇盈我桎。
清琴横床胯,浊酒半壶剩。
素琴挥雅操,清歌激丹诚。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憩息倦,殆自戕已多。
茹芝饮瀑泉,足以延性命。
终从惠子游,不免尘中困。
即今愿与交旧约,三爵甫过当亟彻。
祖道多乐奏,觞至莫停罚。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极。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年轻时很少参与世俗的事务,一心爱好古代的典籍,转眼间已接近四十岁,却一事无成,仍被穷困所困,始终坚守着清贫的节操,经历了饥寒交迫的种种磨难,破旧的房屋在风中悲鸣,荒草已埋没了前院,披着粗布衣裳度过漫漫长夜,清晨的星星明亮可看,邻里们送我到村口,童仆们高兴地前来迎接,路边的苦李子熟了,我采了一些装满我的篮子,清雅的琴横放在床边,半壶浊酒还剩着,弹起素琴,奏起高雅的曲调,清歌激发出内心的真诚,饥饿驱使我离去,不知将要去向何方,走走停停,疲倦了就休息,但自我伤害已经太多了,吃灵芝饮瀑布水,足以延续生命,最终还是跟随惠子去游历,却免不了陷入尘世的困境,现在只愿与老朋友相约,三杯酒刚喝完就应当立即撤去,饯行的路上奏起欢乐的乐曲,酒杯送到不要停罚,为什么要舍弃这里离去,远行到那遥远的西方呢?
释义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饮酒后抒发自己人生感慨的作品,诗中回顾了自己的过去,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即今愿与交旧约,三爵甫过当亟彻”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老朋友相聚,但相聚短暂,应当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饮酒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表现出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特别是“即今愿与交旧约,三爵甫过当亟彻”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透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陶渊明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这首诗是陶渊明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