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尔来人情甚不美,似欲杀我以麴蘖”,这句诗出自魏晋时期诗人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一首传统意义上的诗歌,而是一篇书信体的散文,其中包含了诸多表达个人情感与态度的诗句,以下是对该文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及作者、朝代
原文(节选含关键词部分):
……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有俗人,又有客人,共相与言,便信以为真,发与不言,言必不应,是逆天心,致令谤誉,此甚不可三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行,余沥皆随袍领内下,聊复自圊处,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此五不可也。……尔来人情甚不美,似欲杀我以麴蘖,要当立名,不得不尔。……
作者:嵇康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嵇康(224年-263年,一说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他身材高大,容貌出众,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因不满司马氏集团篡权专政,拒绝出仕,隐居山林,与好友向秀、阮籍等竹林七贤一起饮酒谈玄,纵情山水,后因得罪钟会,被诬陷谋反,遭司马昭杀害,年仅四十岁,嵇康的文学创作以散文见长,其《与山巨源绝交书》更是其散文的代表作,文中言辞犀利,个性鲜明,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节选部分译文)
……又常常非议汤王、武王,菲薄周公、孔子,在人间不止做了这些事,此会为社会礼教所不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一点,性情刚烈,疾恶如仇,说话轻率放肆,遇事便发,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二点。……有庸俗之人,又有作客的朋友,和他们交谈,就信以为真,说出的话如果不符合他们的心意,就一定不会答应,这是违背天意,招致诽谤和赞誉,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第三点。……我每当读到尚子平、台孝威的传记,就感慨地仰慕他们,想象他们的为人,加上我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和兄长都对我娇惯,没有涉猎过经学,性格又疏懒,筋骨不健壮,肌肉松弛,头面常常一个月十五天不洗,如果不特别闷痒,就不洗头,常常小便时,忍着不起来,让膀胱稍微转动一下,然后才起来走动,余下的尿都顺着袍子的领口滴下,姑且就在厕所里解决,又因为放纵安逸很久了,性情高傲散漫,简约与礼法相违背,懒散与傲慢相辅相成,而同类的人又宽容我,不指责我的过错,这是第五个不可取的地方。……近来世态人情很不美好,好像要用酒来杀死我,为了树立名声,不能不这样做。……
释义
“尔来人情甚不美,似欲杀我以麴蘖”的意思是:近来世态人情很不美好,好像要用酒(这里比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来杀死我,麴蘖(qū niè),指酒曲,这里用作酒的代称,引申为世俗的纷扰和诱惑。
赏析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以坦诚直率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社会现象,揭露人性的虚伪和世态的炎凉,他也坦诚地剖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展现了一个真实、独立的自我形象,这句“尔来人情甚不美,似欲杀我以麴蘖”更是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无奈,整篇文章语言犀利,个性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在面临司马氏集团的压迫和威胁时,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而写给好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在信中,嵇康以坦诚直率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山涛的出仕行为表示了不满和失望,这篇书信的创作背景与嵇康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士人的生存状态,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的篡权专政而拒绝出仕,隐居山林,与好友一起饮酒谈玄,纵情山水,这种生活方式并未能让他逃脱政治斗争的漩涡,最终因得罪钟会而被诬陷谋反,惨遭杀害,这篇书信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所写的一篇力作,展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