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时不遇诚可伤,零落逢知更断肠。全诗是什么?

春秋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天意人情可料量,

盛时不遇诚可伤。

最怜霜月怀人夜,

零落逢知更断肠。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天意和人情是难以预料的,在最兴盛的时候如果没有遇到知音,那确实是令人伤感的,最让人怜惜的是在寒冷的霜月之夜怀念故人的心情,而在这零落之时,即便是遇到了知音,也只会更加让人肝肠寸断。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首句“天意人情可料量”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认为天意和人情都是难以捉摸的,次句“盛时不遇诚可伤”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在兴盛时期未能遇到知音的遗憾和伤感,后两句“最怜霜月怀人夜,零落逢知更断肠”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和零落之时遇到知音的复杂情感,既有欣慰也有更深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前两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即人生际遇的无奈和伤感,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霜月之夜,本是清冷孤寂的,而诗人又在这时候怀念故人,情感更加复杂,而“零落逢知更断肠”一句,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极致,即使在最零落的时候遇到了知音,也只会更加让人肝肠寸断,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感人,充分展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多次遭遇贬谪和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无奈可能更加深刻,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孤寂的夜晚,怀念故人,感慨人生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知音的渴望和对于人生无常的无奈,也可以看到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深情和执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