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林深路转午鸡啼,知有人家住隔溪。
一坞闹红春欲动,半岩新绿雨初齐。
但有客夸车九九,了无人问众三三。
莫嫌野老无供给,自采樵苏煮涧泉。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作品多反映僧侣的淡泊心境与对自然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与禅意,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山林深处,道路曲折,午时鸡鸣声传来,我知道那溪对岸定有人家居住,山谷中春花烂漫,仿佛一片红艳艳的海洋即将涌动,而半山腰的新绿在春雨过后更加鲜亮整齐,只见有人夸赞着豪华的车马(车九九,喻指富贵繁华),却无人问津那简朴的山居生活(众三三,可能暗指隐士或僧侣的简朴生活),请不要嫌弃山野老人的简朴招待,我会亲自采摘柴草与野菜,用山涧的清泉来烹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简朴,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车九九”与“众三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世俗的富贵与喧嚣,后者则代表隐士的淡泊与宁静,诗人以自得其乐的心态,展现了山居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深处的幽静与生机,诗人巧妙地运用“午鸡啼”、“闹红春欲动”、“新绿雨初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世俗与隐逸两种生活态度的选择与评价,诗人以“莫嫌野老无供给”的谦逊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林隐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人也借此诗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隐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