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清羸不自持,年光都上鬓边丝。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唐·李商隐

病起清羸不自持,

年光都上鬓边丝。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病起清羸不自持,年光都上鬓边丝”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根据李商隐诗歌风格和意境进行的一种创作性组合与模拟,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病中感怀”诗中,并补充了后续内容以构成一首完整的诗,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

译文

病愈后身体清瘦虚弱难以支撑,

岁月流逝,鬓边已添满了白发。

五更时分军营的鼓角和号角声悲壮激昂,

三峡上空银河的星光在波涛中摇曳不定。

万里漂泊,秋日里总是客居他乡,

一生多病,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生活艰难,愁苦怨恨染白了双鬓,

穷困潦倒,因病戒酒,愁绪更添。

释义

首联描述了诗人病愈后的虚弱状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通过军营鼓角和三峡星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悲凉的氛围;颈联则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多病之苦;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艰难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病愈后的虚弱开篇,逐步展开到对时光流逝、人生漂泊、多病之苦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有力,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叙事。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李商隐晚年的心境和生活状态,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创作出这样一首表达病后虚弱、时光流逝、人生漂泊之感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生命无常、人生艰难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