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宋·陆游
一身多病苦缠身,
药裹关心日几巡。
多病更知生是赘,
九原那恨死无名?
窗前竹色侵书帙,
枕上涛声到梦魂。
莫道此中便堪乐,
更须留眼看时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一身疾病痛苦缠身,每天都需要多次关心药物的情况,因为多病,更加觉得生命成了累赘,在九泉之下又怎会怨恨死后没有留下名声呢?窗前的竹色侵入我的书卷,枕上的涛声进入我的梦境,不要说这样的生活就值得快乐,我还需要留下眼睛去看清这个时代的世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在病中的感慨与心境,首联写自己多病缠身,每日需频繁服药;颔联进一步抒发对生命的看法,认为多病使生命显得多余,对死后无名并不在意;颈联描绘病中生活的环境,竹色入书、涛声入梦,带有一种超脱的意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虽处病中,但仍关心世事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病中感怀之作,情感深沉而复杂,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病痛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颔联“多病更知生是赘,九原那恨死无名?”尤为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见解,认为多病使生命显得累赘,而死后无名则无足轻重,这种看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颈联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诗人病中的孤寂与清苦,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尾联则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心系国家与人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与打压,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困顿,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病中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对时局的关切之情,在病痛与困境中,陆游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人民的关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