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二

破虏将军戍龙庭,汉家天子在高楼。

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

作者及朝代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公元698年,卒于约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边塞题材最为著称,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悲壮,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还深刻反映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艰辛,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王昌龄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其二译文:

破虏将军驻守龙庭边疆,汉家天子在高楼之上眺望。

无须等到校尉去戍守西域,先要将军把朔方边境扫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军的英勇与豪迈,首句“破虏将军戍龙庭”直接点明将军的身份和职责,即驻守边疆,保卫国家,次句“汉家天子在高楼”则通过天子的视角,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天子对边疆战士的关怀与期望,后两句“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则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英勇与智慧,认为在戍守西域之前,首先要将军队扫荡干净朔方的敌人,确保边疆的安全。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将军为主角,通过描绘其英勇与豪迈的形象,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艰辛,诗中“破虏将军”、“戍龙庭”等词语的运用,不仅突出了将军的身份和职责,还增强了诗歌的雄浑与悲壮之感,诗人通过天子的视角,进一步强调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重要性,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与真挚,诗人在后两句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与广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疆生活期间创作的,当时,唐朝边疆战事频繁,边疆战士们英勇奋战,保卫国家,王昌龄作为一位边塞诗人,深受边疆战士们的英勇与艰辛所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歌颂他们的英勇与豪迈,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战士们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