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台城路·寄参知政事吴公
宋·周邦彦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台省诸公盛冠剑,固应老子得婆娑,风流儒雅是吾家,不负年华不负花。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官至知大理寺事,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作者简介
周邦彦是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词风既典雅精工,又富有音乐性,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多描写个人情感与都市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周邦彦的词风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清明与上巳时节,西湖风光无限美好,满眼都是繁华景象,人们纷纷议论着是哪家的车马如此华丽,绿柳成荫下,装饰华美的车辆川流不息,游人们直到日暮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酒醒与酒醉的人们相互嬉笑喧哗,道路曲折,堤岸倾斜,一路上直到城头都是盛开的鲜花,朝廷中的高官们头戴高冠,身佩长剑,风光无限,而我这位老者也应当尽情享受这欢乐时光,我风流儒雅,不负这美好年华,也不负这满城鲜花。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上巳时节西湖的繁华景象,以及游人的欢乐与不舍,通过“台省诸公盛冠剑,固应老子得婆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高官显贵们风光无限的羡慕,以及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愿享受生活的态度,整首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词以清明上巳时节的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繁华景象和游人的欢乐心情,词中“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当时西湖边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而“台省诸公盛冠剑,固应老子得婆娑”一句,则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高官显贵们风光无限的羡慕,以及自己虽已年迈但仍愿享受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周邦彦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清明上巳这个传统节日里,他来到西湖边,看到眼前的繁华景象和游人的欢乐心情,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的词作,通过这首词,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