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谋身拙自安无位,闭户闲居睡起魔。
四体一时虽病在,百年终日竟如何。
风翻翠竹秋声急,月照寒松夜色多。
闲地闲居闲有伴,与君吟咏共相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我为了生计虽笨拙却自得其乐,没有官职在身,关门闭户过着闲适的生活,连睡觉都成了我的乐趣,虽然身体偶尔会有病痛,但人生百年,终日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秋风吹过翠绿的竹子,声音急促而清脆,月光照耀着寒冷的松树,夜色显得更加深沉,在这闲静的居所里,我有闲情逸致,还有朋友相伴,我们一起吟诗咏唱,相互唱和。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他虽无高官厚禄,但自得其乐,认为谋身笨拙反而能安于现状,他闭门闲居,连睡觉都成了乐趣,对身体的病痛也看得很淡,在秋日的竹声和月夜的松影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与友人一起吟诗咏唱,享受着闲适生活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白居易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谋身拙自安无位,闭户闲居睡起魔”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他虽无官职,但自得其乐,享受着闲适生活的乐趣,颔联“四体一时虽病在,百年终日竟如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百年,终日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如享受当下的闲适与宁静,颈联“风翻翠竹秋声急,月照寒松夜色多”以秋日的竹声和月夜的松影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尾联“闲地闲居闲有伴,与君吟咏共相和”则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一起享受闲适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所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的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闭门闲居,过上了宁静而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生不必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而应该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