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公仙去几秋风,巷陌萧条旧隐空。的解释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楚公仙去几秋风,巷陌萧条旧隐空。

一径寒松映碧潭,半帘残月照孤峰。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长江县主簿,故后世又称他为“贾长江”。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创造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他的诗风格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善于雕琢词句,刻意求工,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楚公(指某位隐士或道士)已经仙逝多年,秋风几度吹过,他曾经的居所巷陌间显得异常萧条,旧日的隐居之地已然空无一人,一条小径旁,寒松挺立,倒映在碧绿的潭水中,半帘残月的光辉洒落在孤峰之上,更添几分清幽与孤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居所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隐士逝去的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点明隐士已逝,次句描绘其居所的萧条,后两句则以寒松、碧潭、残月、孤峰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清幽与孤寂,诗中“几秋风”三字,既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隐士的仙逝已久;“巷陌萧条旧隐空”则直接描绘了隐士居所的荒凉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后两句的意象选择更是精妙,寒松、碧潭、残月、孤峰等自然景物,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更寓含了隐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贾岛对隐士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与向往,他通过描绘隐士居所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隐士逝去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的向往,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学信仰和人生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