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石笋
唐·白居易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
世人作碑君勿哂,千载园林须石笋。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石笋如同挺拔的笔,矗立在山巅之上,世人若要用它来做碑铭,您可别笑话,因为千年的园林中,正需要这样的石笋来增添景致。
释义
这首诗以石笋为题,通过描绘石笋的形态和用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首句“石笋如卓笔”形象地描绘了石笋挺拔如笔的姿态,次句“县之山之巅”则点明了石笋的地理位置,后两句则通过“世人作碑君勿哂,千载园林须石笋”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石笋在园林中重要作用的认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石笋的形态和用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独到见解,诗人通过比喻和议论的手法,将石笋比作挺拔的笔,既突出了其形态之美,又暗示了其作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后两句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石笋在园林中重要作用的认可,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态度,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园林艺术的热爱和关注有关,白居易一生酷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描绘自然之美的佳作,他也是一位园林艺术的爱好者,对园林的布局、景观的营造有着独到的见解,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览园林时,看到石笋而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领略到了他作为“人民诗人”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