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附:其中涉及“输与西邻明上座,解从大庾岭头参”意境的相关句(虽非直接出自本诗,但可联系理解)
(注:直接包含“输与西邻明上座,解从大庾岭头参”这句的诗并未流传下来,但宋之问过大庾岭时有诸多感慨,可从此诗及其生平中体会相似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洛阳尉、右拾遗、越州长史等职,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后遇赦复起,累官至考功员外郎,中宗景龙年间,因与太平公主不合,贬为泷州参军,未几逃归洛阳,私铸黄金,事发被诛,宋之问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文辞华靡,为时人所重,其五言律诗,对仗精工,音韵谐美,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译文
当我翻越大庾岭时,才正式告别了故国;停下车子,我深情地回望家乡的方向,我的魂魄仿佛随着那向南飞翔的鸟儿远去,泪水已经流干了,只剩下对北方家乡花枝的眷恋,山间的雨刚刚停歇,天空开始放晴,江面上的云彩变幻莫测,仿佛即将化作绚丽的晚霞,只要我能够确定归来的日期,我就不会怨恨这次被贬谪到长沙的遭遇。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被贬南行、渡过岭离开家乡时的凄恻心情,首联写渡过岭离别京城,停驻途中,回望家乡,无限惆怅;颔联写魂随鸟南飞,泪沾花枝,极写悲苦;颈联写眼前景物,山雨初停,江云变幻,反衬悲情;尾联写自己的心境,表示只要朝廷让我回去,就是再遭贬谪,也不怨恨,全诗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被贬命运的无奈与接受,诗中“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两句,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如“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悲苦,使得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宋之问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而被贬泷州参军,途中经过大庾岭时,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此时的他,远离家乡,前途未卜,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虽然直接包含“输与西邻明上座,解从大庾岭头参”这句的诗并未流传下来,但从宋之问的其他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大庾岭的深刻记忆和感慨,这句诗或许是他对于某种人生哲理或修行感悟的概括,与大庾岭的壮丽景色和他的个人经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境。